第十六届“十大魅力学子”

发布者:武科大记者团 编辑:陈孖川 发布时间:2023-06-07 浏览次数:

王梓涵:能唱会画 连续三年专业第一

通讯员 李晓 张虎琛

“承风骨亦有锋芒,有梦则刚。谁以青春赴万丈理想。前往皓月星辰,初心不忘……”正如她所歌唱的那样,艺术与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1902班的王梓涵以青春努力最终保研北京林业大学,歌词很好地诠释了她充实的大学三年。

专业兴趣助实践 认真坚持取佳绩

王梓涵从小就十分热爱唱歌,在进入到大学时,她就决定要在歌唱方面继续发展。大一时,王梓涵就参加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并取得第一名的成绩,同时也进入到学校沁湖之声合唱团。

“做喜欢的事情需要坚持,一切事情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在沁湖之声合唱团,王梓涵一唱就是三年。三年里她每周都会抽出空余时间参加合唱团的训练,风雨无阻。

大学三年里王梓涵参与录制威尼斯澳门人登录welcome版《珊瑚颂》、建团百年主题曲《有我》和研究生支教团团歌《向阳前行》等,累计播放量达四万余。

“王梓涵进入合唱团时间很长,并且一直坚持在合唱团训练,大部分人都在大三选择退出,很少有人能从大一坚持到大四。王梓涵是一位非常认真的学生,可以在一次一次的训练中看到她明显的进步。”马克思主义学院艺术部主任姜瑾表示。

大二时,王梓涵成功进入第六期青马工程英才领航班,作为青马班的一员,她在暑期社会实践中,担任过武汉市青山社区实习书记助理,结合自己专业实际,为社区设计海报进行宣传,协助社区书记完成社区活动策划,并且发挥专业能力负责社区外宣工作,设计纪录片脚本并参与拍摄《70岁党员的一天》和《普仁医院“义诊”进社区》。

不仅如此,王梓涵还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专业能力,将绘画和音乐结合起来,以学科融合形式向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华侨城小学和阳逻经济开发区第三小学传播美育,给孩子们上了许多有趣生动的课程,为缩小城乡小学艺术素养差距做出贡献。

专业兴趣两不误 脚踏实地求卓越

除了丰富的社会活动经历,王梓涵在专业学习方面的表现也是公认的出类拔萃。从大一到大三,王梓涵一直都是专业第一名,连续拿了三年的奖学金。

“做任何事情我都力求完美。”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合唱团活动的同时,王梓涵也没有落下专业课的学习。有时合唱团和社会实践的工作会耽误学业,她便在别人休息的时候进行专业学习。

“专业课作业就是要认真对待!决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做。”对待专业课的设计作业,王梓涵从不糊弄,有时候课程多,为了完成好专业作业,她甚至会熬夜到凌晨两三点。平时她还会去总结系统的方法论并将其运用在课业当中。“王梓涵时间管理得很好,可谓分秒必用,这使她的学习非常高效,她学习也很刻苦。”姜瑾说,“每次我问她:‘行不行?’她都会说:‘好,没问题。’王梓涵拥有很强的大学生应当具备的综合能力。”

专业方面的比赛,王梓涵也积极参与其中。在第五届“商城杯”大赛中王梓涵设计的唐风棉花娃娃成功入围湖北赛区10强,全国30强。设计作品时王梓涵结合专业所学,根据唐朝风格的妆发和服饰,对其赋予独特的文化内涵,经过多次改版后确定了最终的人物形象,再用手绘的形式呈现作品的主体形象和三视图,并反复跟工厂和导师沟通确认,制作出娃娃成品。

在展现作品的创新点时,王梓涵充分发挥自己的歌唱特长,对娃娃进行配音,赋予娃娃角色定义并通过声音将其体现出来,“能够用我的特长来作为一个亮点,赋予这个作品生命力,并将作品实物展现出来,这可能是我进入决赛的重要原因。”王梓涵介绍道。

王梓涵对专业学习不松劲、不懈怠的态度是她能成为连续三年专业第一的先决条件,正如她所说:“无论是专业课还是兴趣爱好,都值得我全力以赴,因为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家人师友添自信 勃然奋励终保研

在进入大学的前两年,王梓涵并不了解保研的流程,也没有保研的想法。直到大三下学年末,她凭借着连续三年专业第一的成绩拿到了推免的名额,这才让她开始了解保研。

“老师和家长的鼓励与关心给了我自信。”拿到推免名额之后,王梓涵在老师家人的帮助下完成个人简历并在网上查找着相关学校的保研资料,最终向北京林业大学投出自己的简历。

“面试前的那些天,我每天要对自己说上千遍‘不要紧张’‘我一定行’‘没问题,一定没问题’。”由于准备仓促,王梓涵也在时刻勉励着自己。面试前的一段时间里,王梓涵一点点地将自己大学以来所有的收获罗列出来,理清思路,在结合考试内容练习手绘、背诵英语口语,整理作品集……“紧张是没有用的,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就行了。”王梓涵说道。

最终王梓涵凭借着扎实的专业能力与在学校参与各类活动的舞台经验,成功通过了复试。

“王梓涵在大学里全面发展,不仅学校和学院各种活动出色完成,同时在学业上保持名列前茅,取得专业第一的成绩,并且多次获得特等奖学金,在各个方面都保持优秀。”辅导员张立评价道。

“做最好的准备,抱最坏的打算。”是王梓涵一贯奉行的理念。不断学习身边优秀的人,合理规划好当下的事并认真完成,追求力所能及的完美,王梓涵就是这样一步步地走向了成功。

艾晨杨:手握8份名校offer 直博北京协和医学院

见习记者 姜泊远

“乐观积极,必定风生水起。”艾晨杨,我校医学院药产1901班学生,成功保研直博北京协和医学院。

她曾荣获我校特等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同时她担任过学生党支部副书记,医学院党员工作站副站长等职位。她也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模范共青团干、优秀标兵志愿者、暑期“三下乡”先进个人等。

精心准备 勇敢尝试

艾晨杨从5月份开始准备各种推免的证明,包括成绩排名,四六级成绩证明,相关获奖经历证明,课余的科研、社会实践等经历,老师的推荐信等等材料,也需要准备中英文自我介绍以及PPT等。

考虑到在面试中要向面试官陈述自己的科研经历,她把自己本科阶段在实验室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深入分析。除此之外,为了充分了解报考院校的评分、专业评分、专业评级、心仪导师近几年的科研实力等信息,艾晨杨在网上查找了不少资料。同时,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了解报考的每个学校里心仪导师所研究的课题方向,知晓导师所在实验室近几年的主要工作内容,阅读导师研究方向的相关文献。

在投简历的过程中,艾晨杨选择了很多她的直系学长学姐没有保研的院校,所以在等待答复的时候很忐忑。艾晨杨回忆,有一天从早上到晚上一共收到了被五所高校拒绝入营的邮件,当时心理压力非常大,生怕自己没有被其他的高校选上。所幸,第二天又收到了高校邀请入营的邮件。

“虽然选择直系学长学姐保研成功的院校被录取的几率更大,但我还是想尝试一下其他的高校。也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正确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勇敢地去尝试,往更好的高校投简历。”

最终,艾晨杨通过保研夏令营获得了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七所大学的offer,通过预推免获得了复旦大学的offer。

艾晨杨其实一直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和复旦大学之间纠结,最后选择北京协和医学院不仅仅是因为课题组的氛围很好,更是因为艾晨杨几年前的执念。原来,在一次无意中翻阅以往专业书时,她发现扉页上写着“我真的好想去北京协和啊!”。“既然之前都这么想去北京协和求学了,我也不想给自己留遗憾。”

科研 学习 学生工作“三不误”

在实验室学习时,很多实验是在本科教学中接触不到的,对艾晨杨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需要不停地去询问学长学姐和老师,与实验室的同学讨论,也需要自己查文献去总结思考。艾晨杨感慨道:“在做一些实验项目的时候,明明付出了全力,但是就是没有结果。那种劳累了一天之后还是一无所获的感觉确实很让人沮丧。”

虽然时常会有挫败感,感到焦虑,但是艾晨杨在实验结束后会上网查阅资料,仔细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在与师兄师姐沟通的过程中,艾晨杨发现其实自己受到的挫折,遇到的困难在整天都在做实验经历失败的师兄师姐面前不值一提,想到这里她总能调整好状态,重拾信心。

艾晨杨表示,在保研面试时老师一般都不会问科研取得了什么成果,而是会询问在科研过程觉得哪个地方你觉得做是最困难的,后面又是怎么解决的。“那么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都在每次失败的过程中,经验就是从一次次失败当中总结出来的。”

“我不是一个希望生活完全被学习填满的人,学生工作其实是我获得快乐,调节情绪的地方。”在他人看来繁忙的繁忙的学生工作,在艾晨杨的眼里却是释放自己学习压力,认识更多优秀的人并与之交流的平台。

在大三上学期,艾晨杨同时担任学生党支部副书记、医学院党员工作服务站副站长、药产2101班班助、药产1901班班长四个职位,确实也会有学生工作繁忙恰逢考试周的时候。“专业课不是靠考试周的那段时间就能够复习好的”,在考试周来临之前,艾晨杨一般已经把知识点过了1到2遍了,所以学生工作对考试周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她笑着说:“想做一件事的话时间总是有的,不想做的话什么时间都没有。”

“北京协和医学院是一个研究所,工作压力很大,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获得回报,但是它的学术氛围是很浓厚的。”她憧憬着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希望我能够顺利毕业,在学术上有更深造诣的同时快乐地生活。”

“艾晨杨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敢于在竞赛中挑战自我,在学生工作中竭诚奉献,用汗水和努力演绎了青春最美的模样。”我校医学院2019级辅导员陈亮这样评价艾晨杨,他希望艾晨杨在新的赛道上,发挥所长,大胆逐梦,怀揣着对学术的敬畏和热情不断向前。

朱悦明: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通讯员 朱佳怡 叶晶晶

朱悦明,我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工程1902班班长,2023年十大魅力学子之一。

在校期间,朱悦明发表SCI期刊论文1篇,以第二作者发表EI会议论文2篇,公开发明专利1项。综合学分绩点排名在专业第一,在托福考试中取得103分的成绩,现已收到纽约大学和南加州大学的带奖学金录取。曾获得国家奖学金、校特等奖学金,并荣获“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等。

科创狂人 发表多篇论文专利

“明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接触科研的前提。”朱悦明在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探索中发现自己对自动驾驶领域十分感兴趣,经过一番深入了解后便定下了“多传感器融合算法工程师”的岗位目标。在班主任邓慧萍老师的引导下,朱悦明确定了图像拼接应用的研究方向,开始进行深入研究。

2022年2月,朱悦明在第34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中以第二作者发表了第一篇论文《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ulti-billionpixel imaging system》。手机的全景模式照片放大后,像素低、细节少,但朱悦明团队研究的图像拼接系统能生成一个高清的全景图。

“作为队长,我要更加全面地了解系统构架,然后去合理地分配任务,组织、监督、指导队员去完成项目。”期间朱悦明还负责跟老师汇报沟通项目的进度,主导系统三个模块的联调等工作。

从搜集整理文献资料到撰写开题报告,朱悦明有规划地制定计划进行调查研究、科学设计或者实验。他坦言,第一次发表论文提升了自己的科研能力,也熟悉了论文流程,对自己的毕业论文的书写帮助极大。

在校期间,朱悦明在提升自己的科研、竞赛能力上疯狂且专注。除了课业学习之外,他积极参加了各种科技创新类的竞赛,以赛促学,高效地填补自己在职业规划里所缺的知识内容。朱悦明在一次次竞赛中成长,斩获了第15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南地区三等奖、“大唐杯”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技术大赛省级二等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金奖、银奖、“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级金奖、银奖等诸多奖项。

高绩达人 备考托福103分

“朱悦明是一个沉稳干练,有想法、有目标、有方向的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张鹏朋点评道。大学四年,朱悦明对自己有着严苛的要求,高绩点--这是他大学最基本的目标。为此,图书馆成了他频繁的打卡地,课余时间朱悦明都会呆在图书馆刷题,努力刻苦是他最好的武器。

每当考试之前,朱悦明就会列一个总的大纲,归纳课本上每章需要复习的内容,会在纸上记录重要的公式及定义,方便自己背诵,同时在闲暇时,他也会去复习自己的错题,不停地刷题来保证自己正确率。朱悦明坚信唯有砥砺前行,才能不负韶华;唯有奋力拼搏,才能心想事成。

在大二,别人还在迷茫时,朱悦明就把四六级词汇和考研词汇背完了,之后又进军托福核心词汇。为了备考托福,整个托福TPO题库他刷了一大半,他将每一种题型都过一遍,考试流程烂熟于心。

在英语的学习上,朱悦明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他将英语分为输入练习和输出练习两部分:输入练习为听力和阅读,输出练习则指口语和写作。朱悦明坦言:“我每天都会安排两三个小时进行练习英语,培养敏锐的语感,增强自己的辨析力和决定力。”

最终,朱悦明托福考试103分,成功拿下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纽约大学等六所名校offer,张鹏朋也在qq空间赞赏道:“世界名校offer收割机!”

为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向职业目标更近一步,下一步朱悦明将前往美国攻读计算机相关领域的研究生。朱悦明表示:“我的一些朋友都有出国的打算,其次美国在电子计算机领域更加领先一些,希望自己能得到更多的发展,未来有足够的能力回报祖国。”

优秀班干 合作交流共进步

“在班级管理上,朱悦明从不让人操心,很多事情都能协调的很好,整个班级的凝聚力也都很不错。处理问题的能力很强,办事利索高效。”张鹏朋对朱悦明的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十分认可。有一次,朱悦明需要在校内给班级里某个身处异地的学生办一个比较复杂的手续,要跑好几个部门盖7、8个章子,还要打印一系列的文件,学校要求一个星期内完成,结果他只用了一个小时左右就搞定。

在朱悦明任职班长期间,以身作则给同学们做榜样,同时他也先后带领班级连续两年获得了“优良学风班”,自己也荣获了“优秀学生班干部”“优秀学生标兵”的荣誉称号。

朱悦明坦言:“为同学们服务,是我身为班长的责任和义务,每一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每一次学生事务的解决,我都有一种成就感,同时这也是我组织能力、领导能力的一种锻炼。”

“我会尽力满足班上大部分同学的要求,创造一个和谐的班级氛围。”作为班长,朱悦明时不时的会串一下宿舍,了解班上同学的近况,同时为了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发挥班长的带头作用,朱悦明平常也会拉着几名同学一起去图书馆,带动班级共同进步。

通过线下交流,他了解到有些人对保研感兴趣,有些人坚定的想考研,和自己正好志同道合。在那之后,朱悦明会找这些学生一起组队参赛,慢慢的去成长,共同向梦想奋进。

大二下学期,朱悦明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时结识了电子信息工程香涛班的殷梓杭,

两人一起参加过两次比赛,共同发表了两篇EI,日常也会一起学习。谈及对朱悦明的印象,殷梓杭说:“在学习上,他态度端正,勤奋刻苦;在生活上,他乐于助人,幽默风趣。”

在每一次合作中,朱悦明都表现出了很强的学习能力和代码能力,讨论问题时也总有自己的想法与见解。殷梓杭表示:“对我而言,我交到了一位求学路上的挚友,丰富了我的学习经历,也希望我们都能未来可期!”

向婷:跳出“舒适圈” 做实践服务的长跑者

通讯员 陈雅雯 胡安祺

向婷,女,中共党员,威尼斯澳门人登录welcome管理学院2020级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研究生。曾任湖北省学生联合会驻会执行主席、威尼斯澳门人登录welcome研究生会执行主席等多项职务,获评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镜头中的三下乡"优秀通讯员、威尼斯澳门人登录welcome"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威尼斯澳门人登录welcome"模范共青团干部""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研究生"等荣誉。

从零开始全新领域

“其实我的专业是被调剂的。”向婷说道,作为一名本科金融学的学生,研究生被调剂到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这意味着所有知识她只能从零学起。为保证研究生期间的学习能跟上身边的同学,向婷在入学前的暑假,系统学习了物流专业的课程,这也为她研究生学业成绩排名前列、学术论文顺利发表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时期,向婷作为团队队长,需要全面负责各项工作。第一次接触推文和新闻稿撰写,向婷在感受到压力的同时,也卯足了干劲,立志做好这份工作。不懂就问是向婷实践初期的常态,她表示,自己向校报前辈虚心请教,在一次次的学习和领悟中,她很快掌握了其中的技巧。“理论学习后就是不断的实践,那段时间每周都会向各大媒体投稿多篇新闻。每天要么是在写稿,要么就是在投稿的路上。不过最后能拿到优秀通讯员,也有一种苦尽甘来的感觉。”后来,她先后三次带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基层一线,立足当地特色文化,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凝聚青春力量,带领团队获得全国“千校千项”优秀团队、“镜头中的三下乡”优秀视频团队、湖北省“三下乡”“返家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以及各项校级荣誉。

“她好像刚刚开始能够自如地掌握一项工作的时候,就又跳到更高的平台上,进一步磨练自己。”向婷的同学聂丞彬评价道。勇于跳出舒适圈,主动应对重大挑战,克服重大阻力是向婷成长路上必不可少的一项品质。

专注深耕学生工作

研究生入学以来,她始终担任着一名服务者的角色,在团学工作领域专注服务同学。共青团见证了她从团支部书记到省学联驻会主席的蝶变过程。

2020年开学之际,向婷当选本班团支部书记。她认真组织本班团员青年不落下每一期青年大学习,严格落实“智慧团建”系统团组织关系转接、团员评议等工作,做好每一件服务同学的小事。为了让“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有意思”,她绞尽脑汁谋划、积极与同学们沟通,创新主题团日活动形式,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团支书的工作磨练了我的静气与耐心,这是我与共青团的初识,也是梦的开始。”向婷感慨道。

所谓事不避难者进,志不求易者成。严谨认真的拼劲和坚持不懈的韧劲让她有幸进入更高的平台磨砺自己。在担任校研究生会执行主席期间,她充分发挥好扎根同学、联系同学、服务同学的组织优势,积极主动作为。做到理论学习有深度,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党史、团史和爱国主义教育学习会;践行服务同学有温度,组织开展“学术论坛”、“研究生科技文化节”、“研究生骨干培训班”、“沁研杯”等活动;深入推进改革有力度,积极推进校、院研究生会组织改革,全面从严治会,努力建设清新阳光的研究生会组织。

“既然选择就去热爱,因为热爱就要承担,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的信念在向婷心中生根发芽,也让她在学生工作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经校团委推荐和组织遴选考核,她有幸当选第三十二批湖北省学生联合会驻会执行主席,参与学联学生会日常事务工作的管理。作为学联组织的一员,她坚持将小我融入大我,履职尽责勇于担当,在服务全省学联工作大局中实现个人价值。驻会期间,适逢五年一度的省学联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向婷从早上六点工作到晚上十二点是常态。布置大会会场、确认来宾信息、管理入场人员……越是繁琐的会务工作越需要细心的核对。“那一段时光既辛苦又难忘,但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成长和收获。”向婷说道。“东三路永不熄灭的灯光”记录下了她和其他学联主席们一同筹谋奋战的每一个日夜。

辐射带动身边同学

班级同学听到向婷说过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每一件事情就要认真对待,尽力做到最好”。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中,向婷担任副班长并兼任组长,带领全组同学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积极参与红色实践,全组组员获评优秀学员。

研三求职就业期间,当得知室友聂丞彬也在备考辅导员但较为迷茫后,向婷选择帮助她一同备考。在复习的过程中,协助聂丞彬理解和掌握时政和理论知识,耐心解答重难点问题。两人相互鼓励、同向同行,最终取得了双双“上岸”的好成绩。

她曾被邀请参与管理学院“青马工程”培训班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希望我这段平凡又难忘的经历能给学弟学妹们带来昂扬的斗志和奋进的力量”向婷说道。

即将硕士毕业,她如愿成为一名高校思政工作者,她希望自己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持续发扬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工作作风,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从学习新知到专注深耕,她始终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持续提升、不断磨砺,最终辐射带动了身边的同学们。她表示,“十大魅力学子”的称号是对过去付出努力的一种肯定,更会鞭策着自己走得更远,为更多青年提供自己的服务和帮助。

刘丹:多维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

通讯员 杨钰盟 党文静

刘丹,我校管理学院会计专业20级本科生,威尼斯澳门人登录welcome青马工程第七期“英才领航班”学员,获评我校2023年“十大魅力学子”。

刘丹是我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副队长,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获威尼斯澳门人登录welcome标兵青年志愿者、优秀青年志愿者、学雷锋标兵、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2022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推荐人选,连续两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优秀学生二等奖学金;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电子商务三创竞赛等课外竞赛,共获得了10余项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奖项。

勇于尝试 在竞赛挑战中充实自我

出于对自身能力提升与学习需求的考虑,刘丹在大一时期便积极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电子商务三创竞赛等课外竞赛,共获得了10余项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奖项。

刘丹是在专业导航课上接触的竞赛,但商业计划书的撰写是一项很大的工程,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有些退却。在辅导员卢文博的鼓励下,刘丹开始和室友组队尝试参加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那是我第一次参加比赛,因为没有经验,所以我们翻看了大量往届的优秀案例,与辅导员就项目计划书的撰写进行多次探讨。”刘丹回忆道。

该竞赛举办时间接近考试周,竞赛内容繁重、初次参与无经验、考试复习紧张,都给刘丹带来了巨大压力。刘丹和她的团队成员基本上舍弃了娱乐时间,每天凌晨一两点依旧在挑灯夜战。“因为有所追求,所以辛苦一点是很值得的。”刘丹笑道。最终,在刘丹与团队成员的付出与努力下,该项目拿到校级二等奖。在此之后,刘丹便积极参与各类竞赛。

“参与竞赛,会使我们潜移默化地对专业知识有相对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们自主地涉猎许多课堂之外的内容,丰富我们的认识与知识储备。”刘丹谈道。

大二时期,刘丹便首次以项目计划完全原创的方式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团队负责人在参与导师课题时得到灵感,便组建团队,自主撰写项目计划书——《益生康——健康从“肠”计议》。“该项目的内容基本都由我们团队从零开始完成。”刘丹说道。

刘丹负责项目计划书财务部分的撰写,而她当时正处于大二阶段,财务部分的做表、分析数据等许多专业知识尚未学到,她便抽出自己的空余时间提前学习,对该部分内容进行大量资料查找与翻阅,与指导老师进行探讨、学习与请教。

项目计划书的撰写以及专业知识的储备不足,给团队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刘丹与团队成员自主学习,最终,该项目获得省级铜奖。

“参与竞赛让我结识到许多优秀的人,从侧面让我对专业知识有更深的了解,也锻炼了我团队协作等诸多能力,未来有机会我会继续参与其中。”刘丹说道。

投身基层 在服务人民中提升自我

大一,刘丹在班助的推荐下加入了我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此后两年她获得我校“优秀青年志愿者”、“标兵青年志愿者”称号,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从最初对志愿者身份的崇拜,到两年后成为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副队长,她将这份热爱延续至今。

“助人即是助己。”回忆起在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的三年时光,刘丹认为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最初她在青队总队秘书部时主要负责完成演讲稿、新闻稿、主持稿等文字工作,这让她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提升。在她成为秘书部部长后,组织会议、与其他部门交流等工作让她敢于表达,“我以前语言组织能力很差,面对很多人会紧张不敢说话”刘丹分享道。之后她任职青队副队长,策划了多个大型活动,负责物资准备、人员安排、流程跟进等,提升了她的组织能力,她表示,这些能力让她在之后带队打比赛时思路更加清晰,对她的学习与个人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2023年4月,“湖北·长江超级马拉松”在青山区开跑,刘丹作为我校青山半程马拉松志愿者负责人,带领一千多名志愿者于凌晨三点半出发前往青山区准备相关工作。“在这次志愿活动中我是负责人,也是志愿者。”刘丹在组织各志愿者之余也投身了志愿工作,“这次志愿活动虽然比较忙碌,但我非常激动与自豪可以为人民服务!”

“在日常的工作中,她对待工作非常认真,会一丝不苟地完成各项工作,对我们的要求也都很严格,但在生活中,她是一个温柔活泼的大姐姐,经常为我们解答学习上的问题。”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秘书部部长徐自强介绍道。

自律自强 在导员的鼓励下不断进步

“在这三年里,导员的鼓励让我受益匪浅。”刘丹十分感谢辅导员卢文博老师对自己的鼓励与帮助。大一入校时,刘丹就有保研的想法,但当时自己成绩不突出,对未来的规划也十分迷茫。在一次演讲比赛结束后卢文博主动找她聊起学习生活,卢文博认为她十分努力,鼓励她多参加比赛,希望她向当时的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队长——2021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方佳慧学习。“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我时常想起辅导员那时对我说的话,那些话一直激励着我不断进步。”

确立好目标后,刘丹利用半年的时间将绩点提到了年级前列。她充分利用上课时间,紧跟老师思路走,边听课边记背知识点,牺牲娱乐时间,与老师深入交流。

“参加竞赛与志愿工作反而能提高我的学习效率,”为了准备好竞赛的内容并认真完成自己的志愿服务工作,刘丹常学习到深夜,于是她不断“逼”自己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平衡好学习、竞赛与工作。最终刘丹获得了2022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推荐名额。

除了在生活上卢文博会找刘丹“谈心“,在学习方面他作为刘丹的老师,经常邀请刘丹参加自己的项目或比赛团队。大一临近期末时为了便于同学们自主安排复习时间,卢文博取消了早晚自习,但刘丹依旧每天早起前往自习室学习。

“刘丹是一个自律自强,多维发展的优秀的综合素质人才,对待学习与工作都非常认真负责。”卢文博评价道。

邱雅文:90%课程满绩点保研清华

通讯员 袁泽斌 彭婷

平均绩点3.94专业排名第一,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一项软著,一项专利已受理……凭借大学三年里获得的优秀成绩,我校201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邱雅文成功保研上岸清华,为大学生活交上了近乎满分的答卷。

严于律己 踏实努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优秀的成绩背后少不了忙碌的身影与挥洒的汗水和努力。在大学三年的学习中,邱雅文无时无刻不在严格要求自己。

从大一开始,邱雅文就没有在学习中懈怠过,大学期间的56门功课,有50门达到了满绩。“我当时就有过一个略显不成熟的想法,想在每门课的考试中拿到满分的成绩。”邱雅文以半开玩笑的口吻说。

邱雅文会在期末考试一个月之前就开始备考,每天前往图书馆复习,刷课后习题和往年的卷子,背诵相关知识。由于冬天图书馆会开暖气,容易使人产生困意,为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邱雅文选择来到馆外,在较为清醒的状态下背诵记忆。

因为体育课有考试的要求,同时也为了在学习时拥有健康的体魄,邱雅文常常会和朋友们在晚上进行800米的长跑练习,最终也在考试中取得了满分的成绩。即使在大三最忙的时候,邱雅雯也不会落下专业知识,因此常常能看到邱雅雯在科研实验的间隙进行学习。临近考试周时,邱雅雯则会向导师请假,保证每门课都有充足的复习时间。

为了加强自己的算法能力,邱雅文在大二时选择了加入学院的ACM俱乐部,为了加入其中,她将大量的课余时间投入到刷题网站进行刷题练习,在完成数百道题目后成功加入。

邱雅文平时也少不了记笔记的习惯,每个学期她都准备了一个笔记本,上任何课她都会带着这个笔记本,在分类后的对应区域记上内容以供日后复习。“为了使自己专注于上课的内容不走神,记笔记是一个不错的习惯,这样就能使自己注意力集中,提高上课效率。”邱雅文对此说道。

成功通过清华的面试后,邱雅文认为是自己严于律己的态度与踏实的努力打动了面试官。“我所有的研究成果与成绩都是脚踏实地慢慢做出来的,因此老师相关方面的提问我都回答得游刃有余,他们也都认可我的付出。”

明确目标 作出规划

“我认为在大学期间有目标有规划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的导师也曾对我说一定要有目标,清楚自己现在在做什么,这样所做的一切努力才不会白费。”邱雅文对于大学期间的目标与规划十分看重。

保研并不是邱雅文一开始所设立的目标。一次偶然间的机会,邱雅文在我校公众号推文上了解到,有许多优秀的学长学姐通过努力保研到了不错的学校,他们的经历给予了邱雅文前进的动力,因此她暗自为自己设立了成功保研的目标。

确立目标后,邱雅文就对大学生活有了规划。大二邱雅文进行了科研方面的相关准备,储备了专业知识以及收集实验数据并对其处理。大三邱雅文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科研,每天几乎都在实验室待上一整天,并且经常忙到晚上九点。邱雅文十分注重她的实验结果,她一有空就会去实验室,并且在暑假时提出了留校申请,在学校进行了一个月的实验研究。

大三上学期,主要选择研究方向进行实验,并尝试新的方向进行改进;大三下学期主要进行相关实验和论文撰写。在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时,邱雅文查阅了几十篇论文资料。由于全是英文,刚开始邱雅文只能使用翻译软件逐句翻译;逐渐熟络后,她只需查阅个别专业名词就能理解意思,最终她选择了打印机源识别的方向。

邱雅文对于学习的过程也有清晰的规划。由于邱雅文在日常学习中会有学习、比赛、科研等诸多事宜,为使自己处理得更有条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邱雅文会在一段时间内为自己列一个学习清单,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当许多事杂乱无章地摆在你面前时,会很容易让你失去解决它的兴致。”邱雅文对此说。

携手共进 不负自我

“我们投了很多学校,当时没有什么结果的时候压力很大,幸好有一起推免的好朋友和我一起面对。”邱雅文十分高兴在自己焦虑的时候有人陪着前进。

在大学期间,无论是导师还是同学都给予了邱雅文很多帮助。在邱雅文的科研时期,导师除了提供一个好的环境给她去做实验,也会指导改进她的项目,遇到困难时还会安慰她,让她不要气馁。每周邱雅文都会在固定时间和导师师兄师姐们讨论彼此的进度和遇到的困难。“在实验阶段,很多时候尝试的方法没有效果,但是不知道问题在哪里,也不知从何改起,这时候请教一下师兄师姐就能很快解决。”邱雅文解释道。

在参加计算机设计大赛时,由于赛制需要团队合作,队友间的相互配合十分重要。邱雅文当时是与其他两位朋友参加的,每个人分工一个板块,最后如果直接结合会显得杂乱,这就需要彼此互相改进。“我们每个人都会做好分工后对应的技术与文稿部分,大多时候我们会相约一起工作便于讨论。”邱雅文解释道,“最后我们携手拿下了国家二等奖。”

在保研的过程中,邱雅文和她的同班同学会一同面对面试的压力,同时互相分享经验,互相加油打气,遇到难题也一起攻破,共同进步。回寝室后,邱雅文会与室友分享一下最近的状态,遇到了什么困难,室友也会很高兴的与她聊天,为她缓解压力。

最终,极高的绩点、优秀的科研成果、认真踏实的态度,让邱雅文博得了面试老师的青睐,不负自我,如愿等来了清华的录取通知,其好友也成功上岸武汉理工大学。“能上岸清华我很高兴,但这不是终点,未来我也依然不会松懈,我会继续努力的。”邱雅文说。

周沐晨:持之以“衡” 以笃行丰盈青春

通讯员 高雨欣 吴蔓玲

周沐晨,中共预备党员,城市与建设学院建筑学1902班学生,我校2023年十大魅力学子之一。

大学期间,周沐晨连续三年获得校级特等奖学金和学习标兵称号,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校级英语类竞赛前三等奖,连续两届在国家级“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获奖。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心怀理想的她,大学四年里从未放松一丝一毫,一直在自己的星光之路上砥砺前行。

严于律己 规划后笃行不怠

“她是个非常非常自律的人。”这是周沐晨的舍友周祚瑶谈及她的第一想法。周沐晨从大一开始就严格要求自己,并在入学第一年就取得3.92的高绩点。在接下来的大学四年里,周沐晨也一直保持绩点专业第一。

周沐晨的自律源于清晰的目标,她早在大一时就决定考研。辅导员罗思宇回忆道:“周沐晨很早就向我明确表示想要读研,并询问大学四年应该如何规划。”

明确目标后,周沐晨便开始付出实际行动,周沐晨四年来坚持早晨七点起床、在图书馆度过课余时间、使用番茄钟提升专注力……周沐晨还给自己制定每日任务,她坦言,每划掉一项任务,就会收获一份成就感,这样日复一日的积累和沉淀会使得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谈及学习,周沐晨总是充满热情。从大一开始,周沐晨就保持对每门课程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即使专业课程已经复习的“差不多”了,周沐晨也不会懈怠,她用“多出来”的时间进行英语阅读。

参加各种英语竞赛是周沐晨的“常态”,周沐晨在大学四年里参加了大量的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词汇大赛、语法挑战赛和翻译大赛,斩获了大量奖项。周沐晨解释道:“我高中英语很不错,为了延续这种优势,我一直没有放松对英语的学习,会经常积累单词、阅读英语文献。平时也很注重英语的语言环境,时刻保证自己的语感。”

罗思宇一提到周沐晨便连连称赞:“从没见过她偷懒”。“每个人都会有焦虑的时候,我也是。”周沐晨坦言道,“但我绝对不会‘躺平’,我时刻谨记着我的目标,以奋斗书写大学的美好时光!”

勇于尝试 竞赛科研两把抓

为了增加自己的科研经历,周沐晨参加了许多竞赛,她不仅主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基于Pathfinder的高层教学楼疏散设计优化研究》,还发表了一篇SCI论文。

周沐晨起初参加的比赛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由于低年级参与竞赛十分困难,周沐晨遇到了诸如软件使用等许多问题。但她虚心向学长学姐请教取经,倾听心得体会,记录竞赛要点;充分利用百度、知乎等搜索引擎,探寻“大佬”的经验;与老师沟通自己的弱点疑惑,及时进行反馈调整……周沐晨最终将“问题”变成了前进的“阶梯”,连续两年在该赛事的校级、省级、国家级比赛中大放异彩。

在去年三月份,周沐晨申请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由于对软件的不熟悉,一开始经常报错。“特别困难,感觉连最初的阶段都快进行不下去了。”即便这些问题层出不穷,周沐晨团队却总能快速调整状态,积极寻找应对方法,不断试错直至将报错全部解决。“由于我们的项目是关于火灾疏散的,一开始导入的数据全部不能满足疏散的要求,所以全部得推翻重来,包括疏散人员的数量、速度等,修改了好几周才让所有的数据满足要求。”

周沐晨“硕果累累”的竞赛尽力背后隐藏着无数辛酸拼搏的日夜。在《基于Pathfinder的高层教学楼疏散设计优化研究》项目中,周沐晨担任项目负责人。从去年暑假确定项目选题到最近项目结项,周沐晨和团队成员耗时一年,其中仅项目论文便修改了三个多月。

初次尝试论文,周沐晨需要从零开始学起。她日夜揣摩练习,查阅了许多文献来思考论文的构架、思路、内在逻辑,其论文中仅文献引用就有60多篇。由于论文要求全英,周沐晨团队的论文有25页,“一开始全英撰写论文使我不知所措,很多专业词语晦涩难懂,翻译软件也不能表达出论文的内在逻辑。所以我需要逐字逐句去翻译,通过自己的理解来串联每句话。”周沐晨的努力没有白费,最终论文的英语翻译获得了编辑的高度认可。

在一次次参与竞赛的过程中,周沐晨也接触到了众多其他高校的优秀学子,“与优秀同伴的较量是压力,也是动力,能激励我不断前行!”

知行合一 于实践中创造价值

“作为一名建筑专业的学生,能够利用自己专业知识所学,为实际改造工程建设做出贡献,让我从心里感到自豪和满足。”当听到作为自己工程改造课题研究对象的江岸区育才三村小区已经作为试点老旧小区进行翻新改造时,周沐晨不由得开心地说道。

当周沐晨了解到国家城镇老旧小区的民生工程和发展战略后,作为预备党员的她主动找到老师申请与此相关的研究课题,想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与城市更新发展提供一些可行的思路,她当时便选定了武汉典型的老旧小区——江岸区育才三村小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调研、探究公共空间的改造策略。

研究初期,为了解小区的实际情况,周沐晨设计制作了调查问卷并实地访谈小区居民。当了解到他们改造小区的愿望强烈,希望有一个更加宜居的家园时,周沐晨不仅坚定了自己改造工程的研究课题,还更直观感受到了自己所学专业能够带来的社会价值。为了获得实地数据时,周沐晨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多次往返于小区和学校之间进行实地调研。

正是这一次次的实地调研,周沐晨不仅有更真实数据支撑,也对于公共空间的了解也更加深入。她以场所依赖角度切入,采取层次分析法量化分析育才三村小区的现状并从场所依赖和场所认同两个方面提出公共空间改造的策略写进了研究论文中。她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了场所依赖理论和层次分析法适用于老旧小区公共空间的改造,为改造工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谈到这位优秀的学生时,城建学院2019级辅导员罗思宇便会骄傲地说道:“周沐晨是一个只做不说的人,她会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完成自己的目标,也会热心地帮身边的老师、同学解决问题。她自身的这种坚韧奋进的品质总会默默地感染身边的人,是很多学生心中的榜样。”

姜睿:服务为本,在实践中奉献

通讯员金如梦 耿文潇

姜睿,我校城市与建设学院建筑学1901级本科生,我校“青年讲师团”成员、我校第七期青马工程“英才领航班”组长,现任我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在校期间多次获评威尼斯澳门人登录welcome“模范共青团干部”“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获评我校第十六届“十大魅力学子”。

“从当下这一刻起,拒绝内耗做行动的巨人,只因命运不会偏袒任何人,却会眷顾一直朝着光亮前进的人。”大学期间,姜睿始终坚持做行动的巨人,力求在工作和实践中敢于出发,勇于前行。

初心不改 学生工作坚持四年

走进校学生会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一位在纸上圈圈点点的女生,只见她时而盯着电脑皱眉,时而因看到精彩的照片合集而欣喜。原来,她正在认真审核即将举办的我校第七届模拟职场大赛的比赛细则。她是姜睿,现任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

这是她无数个工作时刻的片段写照,尽管每次工作内容有所不同,但为学生服务的初心未曾改变过。

从大一到大四,姜睿曾先后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院体育部委员、院学生会执行主席等,后来她凭借着出色的工作能力和认真负责的态度,顺利进入校学生会主席团。任职校学生会执行主席期间,她负责举办过“博学杯”、大学生讲坛、清廉之旅等大小赛事近二十余场。四年的工作历练,让姜睿不仅结交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工作伙伴,也锻炼了她的沟通交往、学习思辨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不过困难往往与收获同在。姜睿谈到,每次办活动最令人头疼的莫过于邀请观众。最初邀请的观众大多并非主动参加,他们活动热情不高,活动效果难以保障。后来,在姜睿带领下,各部门相互配合,观众质量有了很大提升。校会宣传部将某项活动的特点发掘出来并做好宣传,外联部保证活动的赞助支持并为观众准备参与活动的小礼物,极大地提升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学生会做的就是服务同学的工作,我们遇事要多思考,总结学生工作的不足并及时想出可行性方法,要主动解决问题。”姜睿如是说。

姜睿学生工作不仅尽职尽责,而且有主见、有想法、敢于创新。

本次模拟职场大赛共有三位评委老师,四十个选手入围复赛,最初复赛赛制遵循往年规则,采取一位老师面试一位选手的方式,依次“轮式”循环面试,这样下来每位评委不仅压力巨大,选手们面试的时间线也将拉长。姜睿当即考虑到比赛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并及时与评委沟通,最终经商议决定采取“多对多”的面试方式,多位老师同时面试多位选手,极大地提高了比赛效率,赢得了选手们的一致支持,他们纷纷表示,“更改后的赛制更人性化了,真正做到了为学生和老师考虑,值得点赞!”姜睿总是像这样,工作中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真正做到了“老师的好助手”、“学生的好帮手”。

姜睿在学生工作任职期间多次获得“模范共青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城市建设学院团委书记郝斐然对姜睿表达了极大的肯定,“姜睿同学四年中能够做到持续为师生服务,这不仅是热爱的表现,更是一种责任心的体现。她坚守初心,积极沟通解决学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是当之无愧的‘榜样人物’。”

尽显担当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实践才能出真理”姜睿十分注重社会实践,把握好每次实践的机会,从中不断提升自己,获得新的体会。

大三暑假期间,担任城市建设学院学生会主席的姜睿率实践团队赴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大畈镇开展“青春激昂田垄,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调研期间,当地的很多农民不看好乡村文化振兴,存在着固有的“乡村的发展全凭一亩三分地”的老旧观念。为让居民们进一步认识到乡村振兴、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的重要性,姜睿带领实践团队就下乡到户、逐层讲解,给村民普及文化振兴知识。

在姜睿团队走访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一位父母都在外打工的大学生,她表示现在很少有年轻人会留在村子里,大多是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我们和她讲述了此行的目的,同为大学生的我们从青年视角进行了更加深入的交流。”最终她表示决定毕业后返回家乡,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能做的是在走访调研过程中以青年视角真正地发现问题,用自己之所学形成意见,在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绵薄之力的同时,也加深了自己对于理论的认知和体悟。”姜睿团队不辞辛劳,走访了居民50余户,“最大的障碍莫过于语言不通,如果村民识字就可能麻烦人家写下来或者打字打出来,要是不识字的就可能麻烦当地的领导帮我们进行交流。”

最终在团队成员的讨论和调研下,并且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取得了“为通山县做宣传,反映地方成就,并且利用专业知识结合红色精神,分析通山县取得成功的模式,进一步探索出了乡村振兴道路”的实践成果。

“在短短15天内,就做出这样不错的成绩,我们将会认真听取实践团队的意见,积极落实,为乡村振兴的发展再添一把火。”通山作协成员袁玉开在实践总结大会上对姜睿带领的实践团队评价道。

除此之外,2022年2月,姜睿在天津市参加了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实践,切身参与路口防控,体温检测,宣传劝导,防疫消毒等各项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谈及未来的规划,姜睿有着十分清晰的打算,“我正在争取学校的保研名额,也会一直坚持初心,拒绝内耗,朝着光亮一直走下去。”

袁鑫:独臂博士一只手撑起一片天


记者 李文迪

“人生应该坚持不懈地努力!”这是我校计算机与科学技术学院博士三年级学生袁鑫的座右铭。

幼年“折翼”的他,20多年来,用一只左臂拨开命运的迷雾,在本硕博7年时间里,单手敲代码,获得三十多项奖励和荣誉,描绘出自强自律的精彩人生。

自强坚韧 以常人标准要求自己

3岁那年,一场车祸改变了袁鑫的生活轨迹。他跟随母亲去河边洗衣服,在路上发生车祸,右臂被货车碾得血肉模糊,命悬一线。

“别救了,救了也是废人。”袁鑫的父母都是湖北咸宁的农民,在辗转治疗的五个月里,亲戚朋友无数次劝说其放弃。“救,必须救!”他们负债十余万元,将袁鑫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失去右臂的他,在本该与伙伴们一起打篮球、做游戏的年纪,常常被不懂事的孩子孤立、嘲笑。“母亲给予了我莫大的鼓励,父亲始终在背后默默地支持我。”袁鑫的父母除了工作,就是陪伴儿子成长,教他锻炼左手的动手能力。一个月里,他学会了吃饭、写字。

“知识改变命运。”母亲鼓励袁鑫。从小学到高中,袁鑫的成绩始终名列班级前茅。一只手是他的短板,也是强大动力。“没有右胳膊,很多事不方便,但这使我更加坚韧,做事格外细致。”2014年,袁鑫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威尼斯澳门人登录welcome。

入学军训,武汉酷暑,地表温度临近40摄氏度。标准的军姿,袁鑫一站就是一个小时。一滴滴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滑落至下颚,顺着空荡荡的衣袖落入草地瞬间蒸发。有老师看着心疼,提议他做后勤服务,袁鑫婉言谢绝。

为了走正步时腿抬得更高,每天军训结束,袁鑫跑到操场的拉伸器材处,练习抬腿40分钟,风雨无阻。经过不懈努力,他走得正、站得直,最终成功入选表演方阵。

学校举行运动会,学院无人报名参加一万米长跑。袁鑫毛遂自荐,并跑完全程。他独臂在雨中奔跑的身影,感染了班级同学一段段地陪跑。

醉心科研 因热爱而发光

走进大学校园,新的困难接踵而至。报考计算机专业前,袁鑫连电脑都没摸过,更别说打字和写代码。他泡在图书馆机房,苦练3个月,常常练到手指酸痛麻木,敲字速度终于赶上了其他同学。

在实验课上,拆分线路的操作需要两只手配合完成,可袁鑫单手只能捏住1根线头。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后,他将两根线头放在同一侧,用左手中指将线头的一端抵在手掌,大拇指和食指捏住另一端,将连接线成功分开。

大二下学期,袁鑫进入学院高级实验师陈姚节的实验室,正式步入科研之路。一只手完成两只手的工作量,袁鑫需要花费数倍于他人的精力,常常最早一个到达实验室,最晚一个离开。

本科期间,袁鑫多次获得学校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长江学子”创新奖等诸多荣誉, 并获得硕博连读。

学习之余,袁鑫以锻炼的方式放松身心。每天早上或晚上跑步,每周三次在宿舍里做仰卧起坐,一次能做100个。“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他笑谈,健康的身体能够让人更高效地工作,跑步沿途的美景也会振奋人心。

本、硕、博一路奔跑,袁鑫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参加竞赛……收获颇丰。

“印象最深的是拿下挑战杯全国二等奖。”2019年,袁鑫带领团队一路经过校赛、省赛,最终获得挑战杯国赛二等奖。他和团队带来的“船载水炮‘智慧眼’——智能目标跟踪与射击反馈系统”,可在海上执法,用水炮对非法渔船进行驱赶,得到市场认可,已运用于国防事业。

该课题确立之初,精确定位、图像识别等一大堆难题蜂拥而至,袁鑫带领团队迎难而上、毫不退缩。为了写好申报书,他们前后查阅上百篇相关文献,修改十余次;为了测试系统的运行效果,他们常常漂泊在湖面上,风雨吹打、蚊虫叮咬是常事;为了进行实地调研,袁鑫在比赛截止前的半年,每个月在江苏、广东和湖北三地来回奔波。

决赛前一个月,作品中的光学摄像头出了一点小故障。由于仪器贵重,作为团队主要负责人,袁鑫二话不说,只身前往北京进行修理。决赛时,北方已近深秋,由于模型较大,袁鑫和团队成员们为了更好地调试机器,衣着单薄。“刚开始很冷,但全身心投入后就暖和起来了。”袁鑫说,科研带给他无限快乐。

帮助他人 用心传递温暖

袁鑫的硕士辅导员向钦勇说,袁鑫身上似乎有用不完的劲,除了埋头钻研,还热心参加各种校园活动,担任学生干部,主动服务老师同学。

读大三时,袁鑫主动请缨成为新生班主任助理,帮助低年级的学弟学妹适应学习生活。在感恩节,他收到了软件工程1601班全班女生写的感谢信。

在实验室里,袁鑫总是掏心窝地帮大家。汪诗琴撰写第一篇论文时,从论文结构到注意事项,袁鑫事无巨细地指导她。“我的论文前后改了8遍,师兄帮我看了8遍,逐字逐句帮我审。”

袁鑫说:“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替别人撑把伞。”

“学长在这里,整个实验室的学术氛围和团队精神更加浓厚。”同在实验室组的学生李龙飞介绍,袁鑫帮助大家修改审稿意见,分享学术及就业动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他自律自强的精神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头雁高飞群雁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书记龚晗表示,袁鑫潜心科研,无私帮扶学弟学妹,在他的榜样引领下,计算机学院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青年学子——2016级周海,直博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光电研究中心;2017级郑天伦获得清华、复旦推免offer;2017级的学生秦文康,三年本科毕业,考上北大研究生……这些优秀“后浪”都获得过袁鑫的帮助。

袁鑫的微信朋友圈封面是一张风景照——茂密的森林里,一束光强韧地穿透树叶照耀在树干上;他的相册收藏夹里还有一张他舍不得删的图片——一只小蚂蚁站在巨石上,托举一根树干迎着太阳而立。

“如果我抱怨命运,那我只能潦潦草草走过这一生,但人生总有人要赢,为什么不能是我?”袁鑫立志要向偶像袁隆平、钟南山院士看齐,对标国家战略需求,用科研播撒光和热。

彭静怡:退役不褪色 奉献为人民

见习记者 朱思颖 通讯员 王思淇 韩林祥

“风儿吹,我绝不悔,挺拔的军姿深入骨髓。”近日,我校外国语学院2020级英语专业彭静怡获评202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一首原创歌曲《十九岁》,她唱出了自己的军旅生活,也唱出了自己的坚守。

从2018年9月成为海军战士,两年半的时间里彭静怡刻苦训练,从女孩成长为女兵。退役后,她又投身于志愿服务,不断学习,立志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在帮助他人中获得前行的动力。“一个人的生命在与他人生命的碰撞中才会更有意义。”她说。

热爱祖国 志愿入伍

不爱红装爱武装。从小,彭静怡就是个不像“女孩”的女孩,仿真玩具枪、坦克汽车是陪伴她长大的朋友。三四岁时,她就会怔怔的看着电视上阅兵仪式里的军人,模仿他们踢正步,幻想自己也是保家卫国的大英雄。

慢慢的,想要成为军人的梦想在心中深植,“当兵入伍是我骨子里的梦想,我想要在有限的人生里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2018年,彭静怡的手机里收到了一条征兵入伍的短信,于是她怀着满腔热血报名,毅然入伍,从此换上一身戎装。

军营里,艰苦的训练让这个十几岁的女孩总是忍不住在每周的电话里对着父母泣不成声。上午爬战术,手臂膝盖上血肉模糊,下午还要去游泳,被水泡过的伤口总是很难愈合。即便身体负伤,也绝不能轻易休息和放弃。“除非你的身体完全动不了了,不然,就必须坚持训练。”彭静怡说。

除了体能训练,作为部队里的报务员,她需要坐在电脑前不停地敲报、抄报、发报,每日久坐长达十二小时以上。而长期与电波辐射为伍,彭静怡的视力严重下降,在值机过程中还患上了背部筋膜炎,常常疼痛难忍行走困难。

直到退役后回到学校,她敲报的手依然无法承载重物,“前两天上英语课时,腱鞘炎突然犯了,我手上拿着笔,连字母o都写不了。”

面对一身伤痕,彭静怡却说:“其实我身上这些伤痛跟那些真正牺牲奉献的边防战士比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记得在一次团课中,主持人问我们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有个战友回答,‘我想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为国捐躯!'我想,死,不足惜;伤痛,又算得了什么。”如今的她再也不是当初那个面对困难会流泪的女孩。

“现在来看,这些困难实在算不上什么,也没有必要跟父母去哭诉来徒增他们的担忧。在部队里的生活也让我也明白,遇到困难,迎难而上就好了,不要逃避。”彭静怡说。

潜心研学 热心宣讲

2020年底,彭静怡退伍复学。每每路过写有“听党指挥 能打胜仗 作风优良”的标牌,心中的军魂总让她热血沸腾,服务人民的信念愈发炽热,彭静怡申请了加入党组织。

为了提高自身政治素养、扎实理论功底,她报名参加了湖北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第九期高校学员班,并投身“下基层”的实践活动,在联系群众中学习知识,在服务基层中锤炼本领。

同时,她还加入了华中地区高校退役军人服务队,帮助退役军人复工复学。常常在我校宣讲,鼓励学生们在奉献中放飞青春理想。

2021年的一堂军事理论课上,她受邀第一次站上讲台向同学们讲述自己的部队生活,“当时很紧张,没想到同学们都很热情,也很好奇,下课以后好多学生围上来问我问题,我们还互加了联系方式一起交流。”彭静怡笑道,“记得有个同学听过我的宣讲之后,坚定地跟我说她也要参军入伍!”

同学们积极的反馈更加坚定了彭静怡宣讲的信念,“我常常想自己能够做到什么。”彭静怡说,“如果因为我做的一些事情,对他人的人生给予了一些帮助和指导,那就无比值得了。”于是她一次又一次地走进课堂,为大学生做征兵宣讲和励志演讲,将通信兵生涯谱成歌,以自身经历讲述青春故事,向同学们传递不负青春、敢于担当的精神。

“现在我的生活里除了工作就是学习。”彭静怡说,“我确实常常会觉得很累,每天都忙忙碌碌,但是我明白我在做的是有意义的事情。”

助人为乐 服务社会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即使离开了部队回到学校,她却总也忘不了当初那段奋不顾身的时光。于是,她又将满腔热血赋予奉献,即便身不在军营,心依然在人民。

2021年暑假,彭静怡带领我校外国语学院“梦载星河”实践队在寨湾村开展“青年讲师团进村落讲党史”“实践队员进农户微宣讲”“红色故事进课堂早启蒙”系列活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在寨湾村支教的时候有一个孩子特别调皮,总是捣乱还跟同学打架,但是突然有一天,他变得特别乖巧听话,彭静怡和她的团队了解后才知道,这个孩子是一名留守儿童,而那天他的妈妈回来了。也正是这个发现,让彭静怡意识到父母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从那之后她们的的工作重心便转移到了针对乡村留守儿童的家校联动上。

“后来那个小男孩就特别懂事听话,我还带他们一起演小红帽的英语话剧。”彭静怡说道,“他那次扮演的是大灰狼,虽然以前顽皮,但他后来却是孩子里发音最好,学习最认真的,我离开的时候,我们都很舍不得。”今年,那个小男孩还为她寄来了明信片,孩子稚嫩的笔迹写下的是最质朴的思念。

也是那时凌晨,寨湾村突降暴雨,引发了小规模塌方,彭静怡主动参与抢险,帮助村内孤寡老人重建家园。当时泥石流爆发,冲毁了一位七十多岁老人的房子,老人哭着要进去寻找她喂养的动物和家里的物件,却被她拦下。彭静怡擦去老人的眼泪,模仿老人的乡音安慰她,为老人换上干净衣物,灾后陪老人查看损失。临行前,老人紧紧攥着彭静怡的手,不停地说:“谢谢你姑娘!”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教给我的,也是我作为军人的坚守。”彭静怡说道,“同保家卫国的战友们比起来,我做的事情微不足道,但是如果有人因为我的影响而变得更好,我觉得我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读了这么多的名著,看了那么多种理论,其实到最后我们会发现,真正的伟大都是在为他人的服务中实现的,都是在一点一滴的平凡中体现的。”彭静怡表示,“在未来我也会不断修德慎学,帮助他人。”

关闭